主選單
友情連結
小心青光眼找上門⋯⋯做好青光眼檢查為上策⋯⋯
青光眼是一種急性或慢性失明的眼疾,其徵狀包括眼壓上升、視野缺損及視神經盤受損⋯⋯等等,並且青光眼患者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所以即使不是年長者,也應定期做檢查。
傳統的青光眼檢查都依靠眼壓的測量,但越來越多的臨床經驗顯示,很多青光眼患者眼壓不一定很高,甚至比正常人的眼壓低,因此,除了眼壓外,還必須檢查眼球組織是否受到破壞,才能準確診斷出是否罹患青光眼。
視力+眼壓檢查
青光眼患者在患病初期視力仍屬正常,但漸漸地,青光眼患者的視野會由周邊開始慢慢縮小,不過視野即使縮小到只剩中間一小點,視力常常仍能維持的很好。
因此常有患者要到了青光眼末期時,中心視野也受影響,視力明顯變差,才警覺自己罹患眼疾而求醫,不過此時大多已是嚴重程度的青光眼。此外,由於視野縮小的影響,青光眼患者的夜間視力較差,所以測量每日不同時段的視力,也可以做為診斷青光眼的依據之一。
除了視力外,眼壓的檢查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眼壓值界於8?20毫米汞柱之間,然而有些學者認為一天之內眼壓的差異如超過8毫米汞柱,就有罹患青光眼的可能。而測量眼壓的方法可分為非接觸式的氣動式眼壓計與接觸式的哥德曼式眼壓計及希式眼壓計,但無論是透過何種儀器,單由眼壓的數值來判斷是否罹患青光眼仍是不夠準確的。
角膜+隅角檢測
除上述檢查方式外,眼角膜厚度的檢測也是診斷青光眼的依據之一,如果患者的角膜較厚,其測量的眼壓會較實際的眼壓高,反之角膜較薄,其測量的眼壓會較實際低,因此臨床上發現有許多高眼壓患者的角膜較正常人厚,如排除角膜厚度的影響,患者本身眼壓並不高,所以有些學者認為角膜厚度檢查應列為青光眼的檢查項目之一。
除此之外,根據隅角的開放與閉鎖,青光眼的治療可分為兩種不同治療方式。利用隅角鏡測量虹膜與角膜間的夾角,若角度小於20度為隅角閉鎖,大於40度為隅角開放,且因隅角閉鎖或開放,所造成的青光眼病症也有所不同,所以治療方式也不一樣。
青光眼的另一種典型症狀是視神經盤凹陷變大
由於神經盤凹陷的大小取決於視神經的數量,正常人的視神經中約有80?120萬個突軸,正常的突軸數量愈多,視神經的凹陷就愈小。
此外,視神經凹陷比例、蒼白變化、視神經盤有無有局部變薄、壞損、出血等狀況,皆可透過直接眼底鏡做檢查,而這些症狀都與罹患青光眼有關,也是醫師檢查眼底的重點。
視野診斷
除視力的檢查外,青光眼的檢查項目還包括有視野、色覺、暗適應等等。目前青光眼皆以視野檢查來協助判定病情嚴重度,並比較一段時間視野變化的情況,以做為治療的參考。
所謂的視野就是指一個眼睛能看到的範圍,為了增加準確度,目前常利用電腦視野計來檢查出眼睛視野是否異常。
典型的青光眼會出現特有的視野變化,例如範圍的變形、縮小,或對光的敏感度降低等,不過這種視野檢查完全依靠病患的主動反應,需要病人配合良好,才能獲得正確的檢查結果。
誘發試驗
誘發試驗是以人為方法使眼壓上升,評估其上升的時間及眼壓高低等方式有暗房試驗、藥物試驗、飲水試驗等,這些試驗適用於經過各類檢查仍無法確定是否有青光眼的患者,但由於近年來視神經與視野檢查已有令人相當滿意的結果,所以除了暗房試驗對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還有實用性的價值外,其它誘發試驗的應用已慢慢減少。
罹患青光眼初期病患自身往往無法察覺,因此切確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家族有青光眼病史的人,更應定期追蹤,以及早發現,提早治療。
作者
呂大文/三總醫院眼科部主任